7月5日,国产av-免费线上成人电影
“星火燎原”实践团联合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国产av社会实践团共16名成员抵达河南省林州市,开展以“观馆品史忆渠魂,访老听言悟初心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。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、走访当年参与红旗渠修建的老人,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接触历史,聆听奋斗故事,感悟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内涵。

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纪念馆外合影
红旗渠纪念馆内,泛黄的黑白照片与斑驳的工具陈列在展柜中,系统展示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修渠的全过程。在“凌空除险”展区,实践团成员了解到,当时因缺乏大型机械,修渠民工只能腰系大绳从山顶悬下,手持钢钎、铁锤在岩壁上凿洞。照片显示,民工脚下是数十米深的沟壑,身后是未成型的渠基,肩头麻绳勒出明显红痕。展柜内的开山锤,部分锤头边缘有细密缺口,木柄上留有清晰握痕,直观反映出当时施工的艰苦。转到“旱魃为虐”主题展区,民国初年大旱场景的雕塑呈现出茅草屋秸秆晃动、村民憔悴祈雨的画面;对面的油画则展示了修渠人在洪水中手挽手形成人墙、搬运石料的场景。通过这组对比,队员们体会到林县人民“宁愿苦干、不愿苦熬”的决心。
“这些展品不是冰冷的物件,而是活着的历史。”实践团队成员孙娜敏触摸着展柜玻璃说,“每一件工具、每一张照片背后,都藏着无数人的牺牲与坚持。”通过参观,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,红旗渠纪念馆,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展示,更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

图为团队成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内围绕墙上历史资料交流参观感悟
当日下午,实践团队到林州市坟头村,走访了几位原红旗渠工程青年突击队队员。谈及修渠中最难忘的事,一位老人回忆,渠线穿过狼牙山悬崖时,队长带领大家攀爬,腰系绳子在风中晃动,虽有人害怕但却无人退缩。他展示出掌心和指节处坚硬如石的老茧,称当时钢钎沉重,大家手磨出泡后裹布继续干,夜里浑身酸痛。另一位老人说,自己20岁时绑着绳子打炮眼,饿了就啃掺野菜的窝头,甚至有一次绳子差点断裂,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后怕。但当被问为何坚持时,老人眼中泛起光亮:“祖辈几辈子没喝水,再难也要把渠修通!”
一天的实践让队员们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立体的理解。实践团队负责人范鸿彬认为:“自力更生”不是口号,而是面对绝境时的坚持。队员们返程中交流感悟,有的注意到老人手上老茧与纪念馆锤头的呼应,有的被“为子孙后代”的信念打动,有的思考如何将坚韧精神融入学习生活。团队成员韩艺佳表示:“以前从课本学红旗渠精神觉得遥远,如今听老人讲述才明白‘团结协作’是悬崖上的彼此信任,‘无私奉献’是有人愿用生命换渠水到家。”

图为实践团队与原红旗渠工程青年突击队队员合影
八万里太行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,一渠清水穿山而来,流淌万世芳华。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认识到,红旗渠不仅是“人工天河”,更是精神丰碑。数年岁月里,一群人以挥洒的汗血创造出奇迹。他们站立的背影是黑暗中的光亮,他们迈开的脚步是艰难中的坚持。英雄迟暮,精神不朽,修渠人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信念,将激励青年一代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,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。(国产av
文/韩艺佳 王瑞恒 摄影/袁嘉培 范鸿彬 审稿/袁哲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