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av

当前位置: 国产av > 学生工作 > 社会实践 > 正文

国产av 2025暑期社会实践系列之“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时代精神”

【来源:本站 | 发布日期:2025-07-25 】

7月4日,国产av-免费线上成人电影 “星火燎原”实践团联合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国产av社会实践团共16名成员抵达河南省林州市,开启以“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时代精神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、场景体验、人物访谈等形式,深入了解红旗渠建设历史,挖掘精神内涵,旨在传承红色基因,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
下午14时,实践团从红旗渠纪念馆出发,沿着先辈当年修建的步道徒步前行。烈日当空,气温逼近40℃,队员们踏着崎岖山路,穿越茂密植被,沿途探寻当年建设者留下的凿痕与石刻。行至青年洞大桥下,一组长达20余米的巨型浮雕震撼呈现。浮雕以写实手法刻画了林县人民开山凿石的壮阔场景:有人紧握钢钎奋力敲击,有人肩挑石料躬身前行,妇女怀抱孩童运送物资,老者挥动手势指挥协调。人物表情或坚毅、或专注,衣褶纹路随风扬起,生动再现了十万民众战天斗地的热血场景。

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进红旗渠

“这些浮雕不是冰冷的石块,而是凝固的历史。”实践项目负责人范鸿彬指着浮雕上的细节现场动情讲解,“当年建设者用最简陋的工具,在悬崖峭壁间开辟生命之渠,平均每公里就有1.8人牺牲。”说话间,队员们自发驻足默哀,向用生命换甘泉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
经过近两小时跋涉,实践团抵达红旗渠核心工程——青年洞。这座长616米、高5米、宽6米的隧洞,是1960年由300名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青年突击队员,历时17个月的日夜奋战,凿通的“青春地标”。站在洞口,队员们触摸着凹凸不平的岩壁,仍能感受到当年凿刻的力度。洞内岩壁上,“青年洞”三个鲜红大字熠熠生辉,这是1972年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,笔锋间的刚劲有力,恰与青年突击队员们的精神气一脉相承。

在青年洞广场,实践团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团课。成员们以情景朗诵、故事分享等形式,讲述红旗渠建设中的感人故事。在党旗前,全体成员庄严宣誓:“传承红旗渠精神、不负时代、不负韶华、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!”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。

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青年洞合影

傍晚时分,实践团登上游船,顺着红旗渠蜿蜒的河道缓缓前行。夕阳的金辉洒在粼粼渠水上,折射出万千光点,两岸的青山如黛,峭壁如削,与渠水相映成画。队员们凭栏远眺,一边欣赏这幅“人工天河”与自然山水交融的壮美画卷,一边热烈交流着当日的所见所感。“看着这渠水,突然懂了什么叫‘一渠绕群山,精神动天下’。”团队成员王恒的感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。“这次实践让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”实践项目负责人范鸿彬表示,“先辈们用双手在悬崖上凿出奇迹,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把这种‘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’的精神,转化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实干力量。”

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红旗渠纪念馆

此次红旗渠之行,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红色足迹追寻,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。队员们带着满眶热泪与满腔热忱踏上归途,心中已然埋下了红旗渠精神的种子。未来,他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,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生根发芽,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(国产av 文/王恒 薛竣航 摄影/田倚馨 孙娜敏 审稿/袁哲方)